top of page

​微不足道的大幫忙

輕度智障人士母親 | 寶華媽媽

患有自閉傾向及輕度智障的寶華,從小到大在別人面前都很乖巧,班主任更說過不相信寶華會發脾氣。自從疫情爆發,寄宿學校停課,寶華的生活節奏就此被打亂,脾氣因此暴躁了不少,又常常嚷着要外出遊玩。寶華媽媽每日忙於為兒子安排節目,兩母子更試過連續兩個月去行山。

powa_3.png

疫下脾氣暴躁  參加中心活動變開朗

疫情停課期間,寶華曾經發脾氣衝出家門,並擲壞電話,「他一發脾氣就『啪』一聲將電話擲向地下,去年足足擲壞了三部電話」,媽媽無奈地說,兒子發完脾氣後,轉頭就會央求她買新電話。對於兒子常常大發脾氣,媽媽與寶華同學的母親訴苦,對方便建議她找社工幫助,媽媽便想起寶華小時候曾參加信義會葵涌地區支援中心的活動,於是致電中心求助,中心社工陳文容(Bonnie)便邀請媽媽帶寶華來中心。

寶華遂參加了長假期照顧服務及逢周六的個人發展及社交康樂活動「繽紛樂無窮」,透過不同小組活動學習跳舞、煮食、手語、劍球等,培養個人興趣,亦可學習與人相處。寶華最近亦參加成人教育課程,學習社交禮儀,利用面部表情及手部動作向人表達自己。寶華媽媽發現寶華參與中心活動後比以前開朗,「脾氣好了很多,多些讓他活動,他很開心,很喜歡返中心。」

寶華媽媽表示,每逢寶華待在家的日子,她都要絞盡腦汁為寶華安排活動。「他經常鬧彆扭外出,有時走到黃金海岸,有時走到西貢,就是為了食薯條。我自己都有疲累的一刻,難以經常陪寶華走得這麼遠。」但現在來到中心後,寶華的生活都變得多姿多彩,寶華媽媽不用再為寶華每日行程懊惱,自己也可以停下來,好好休息一會。

KCDSC_photo01.jpg

寶華(中)積極參與中心活動。

KCDSC_photo02.jpg

每次寶華媽媽(左)送寶華到中心後,都會找社工Bonnie(右)講述兒子的近況,Bonnie亦會從中教媽媽一些照顧寶華時的小技巧或社區支援。

信義會社工成傾訴對象

寶華平日在寄宿學校習慣了早起,周末在家起床後卻只顧玩電腦遊戲,參加信義會活動初期,寶華總是要媽媽三催四請才出門,不時更起爭執。有次兩母子乘小巴回中心途中,寶華在車上跺地,寶華媽媽只好尷尬地着寶華不要跺地,「被他嚇到心『怦怦』跳,一起乘車時心裡總想着『寶華你千萬不要發脾氣』,因為會覺得不好意思,全車這麼多人,你跺地會很尷尬」。

每次寶華媽媽送寶華到中心後,都會找Bonnie講述兒子的近況,Bonnie亦會從中教媽媽一些照顧寶華時的小技巧或社區支援,讓媽媽與寶華相處時能夠得心應手。「姑娘教我提早跟寶華預告行程,又教我找學校的臨床心理學家傾寶華情緒問題。如果不是有姑娘,我也不知可以如何做」。

葵涌地區支援中心社工陳文容表示,自己如同寶華媽媽的「傾訴對象」,她認為透過傾談,媽媽能抒發照顧兒子的「滯後情緒」,藉此紓緩壓力。​她續說,除了周一至周五的日間照顧及訓練服務,中心留意到照顧者周末需全時間照顧,壓力頗大,於是額外提供周末及假期的服務,包括「繽紛樂無窮」、周末、公眾假期及長假期照顧服務。與此同時,為了照顧平日要到工場上班的殘疾人士的需要,中心特別開設傍晚社交小組,例如寶華參加的成人教育課程、親子運動班等,希望參加者建立健康的社交圈子,以及疏理生活積累的情緒。

KCDSC_photo03.jpg

寶華(中)自從參加中心活動,整個人變得開朗,亦少了發脾氣。

鄰居挺身而出維護  一家感關愛

除了中心社工,隔籬鄰舍都很關愛寶華一家,一次寶華媽媽與丈夫到樓下街市買菜,家裡只得寶華一人,有個外賣員卻送錯地址,寶華一打開門就拿起薯餅吃,那個外賣哥哥接着要收錢。寶華看着他卻不知甚麼一回事,更遭外賣員喝斥,大喊要報警。

正當寶華不知所措之際,鄰居大叔便開門了解情況,外賣員解釋一輪後,大叔挺身而出維護寶華,並對外賣員說:「你快些走,如果你報警我就報警拉你,你嚇壞我們弟弟呢」,寶華媽媽後來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,深深體會鄰舍對寶華的關愛,很是感動。

寶華自從參加中心活動,整個人變得開朗,亦少了發脾氣,寶華媽媽笑說「他開心我就開心」。寶華到中心參加活動時,媽媽會約朋友行山或獨自在家休息,她亦開始參加中心的照顧者活動,與其他家長一起做瑜伽、製作蠟燭等。每次Bonnie的建議和聆聽,鄰居的守望相助,驟眼看很微不足道,但對於寶華媽媽而言,這些已是大幫忙。
 

bottom of page